半岛·博鱼【官网】

欢迎来到半岛·博鱼【官网】阀门科技有限公司,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半岛·博鱼【官网】 > 博鱼官网新闻中心

bob博鱼官网app下载湃书单|澎湃新闻编辑们推荐的2023年度十本好书

时间:2024-01-15 17:22 来源:网络

  在提名了61种2023年度好书后,经过集体评议和投票,澎湃新闻思想新闻中心的14位编辑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2023年度十本好书。再次声明,这个评选结果只代表本部门编辑的阅读喜好,评选的范围也是以2023年出版的社科人文类为主。

  【美】凯·伯德、马丁·J.舍温/著 汪冰/译,中信出版集团·漫游者,2023年8月版

  因为2023年诺兰执导的电影《奥本海默》上映,这位“之父”的悲剧故事又引起了大家的兴趣,这本传记的再次翻译出版可以让意犹未尽的观众参考。本书作者之一马丁·J.舍温现已过世,他身前为美国塔夫茨大学英美历史学教授。1979年,在奥本海默去世12年后,他开始为撰写这本传记做准备。资料的收集和研究耗费了他差不多20年的时间,包括对150位相关人物的采访。“深陷”浩繁的资料毫无头绪时,舍温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凯·伯德共同撰写。这本传记详实地记录了奥本海默的一生,从他的家庭出生,到他最后的死亡状态。两位作者虽然并没有机会采访奥本海默本人,也没有他的日记可以参考,但他们把获得的第三方材料构建起来,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复杂又矛盾的奥本海默。奥本海默的一生同物理学史、美国历史、二战历史都有密切关联bob博鱼官网app下载,这些内容都可以从传记中窥见。作者客观引述了不同人对奥本海默的印象和评价,但并未给出定论,所以每位读者都可以从中根据自己的理解“拼出”一个奥本海默。(臧继贤)

  bob博鱼体育

  在历史叙述中,秦汉、隋唐、明清等时期都经历过相当残酷的宫廷斗争,相比之下,宋朝的宫廷政治显得月白风清、岁月静好,连宋朝士大夫都自豪地宣称:“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吴铮强教授的《官家的心事》,撕开史家的重重遮蔽,展现了残酷的宋代“宫斗”。

  《官家的心事》有三点尤为值得称道。第一,史料挖掘。作者详细比勘同一史事的文本差异,重审为人忽视的旧史记载,加之恰如其分的逻辑推演,展示了如曹皇后、高太后的心机与权谋,寇准曾深度参与真宗的谋立等新面向。

  bob博鱼体育

  第二,历史写作。历史写作/叙述一直是史学研究通向普通读者的障碍,过于“论文化”影响阅读体验,过于“通俗化”又不免脱离史料。作者显然在这一层面上颇有考量,本书文字通达明快,对于研究思路、推断猜想等不易阐发的内容毫不避讳,以史料为骨架,以细节为血肉,立体丰满,阅读时容量大、吸收好,是不可多得的兼具学术性与普及性的佳作。

  第三,史学洞察。作者“将宋朝政治史划分为皇帝、皇太后、太上皇与权相四个时期”,把宋朝历代君主、皇后与大臣之间草蛇灰线的阵营分野划为五大派系;“关于太宗继统,学者们长期关注所谓的斧声烛影,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黑杀将军,他预先知道了太祖的死期,而只有认识黑杀将军,才能真正理解宋朝的崇祀道教现象”。诸如此类洞察深刻而富有启发,是作者深耕宋史多年所形成的慧眼独具。

  “不研究宫廷政治,就读不懂宋史。”读罢《官家的心事》,宋史的大门缓缓打开了。(钟源)

  本书围绕清末东南第一要缺两江总督的职位争夺过程,揭示了道咸至民初东南地区三次大的权势转移。张之洞在与刘坤一竞争江督失败后,曾愤愤不平地说:“朝廷此缺,不啻为湖南人买去矣。”但两江总督的职位之争,并非“湘人督江”所能概括。作者不仅非常细致地描述了江督任命背后朝野、央地、南北各方的明争暗斗的过程,同时从整个晚清政局的视角指出,清廷对江南“离不开、信不过”,如何在江督的“忠诚”和“能力”之间保持平衡,是个难题。因此,在内外轻重和央地关系之外,南北关系的平衡和演变也是分析晚清政治格局的一条重要线索。作者据此整合多重复杂的关系,提出了“有重心的同治”来诠释。“重心”和“同治”都是从太平天国运动及洋务运动中发展而来的。这期间有一个从分权到同治的过程。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荃、刘坤一、张之洞、袁世凯久任总督,形成政局重心,并深度参与国家大政和地区治理。但是这一局面最终由于外敌入侵和中央集权(具体到本书即“北洋下南洋”)被打破了,清朝也就此覆亡。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第五章第三节专门讨论1904年周馥江督任命前后沪上舆论的反映,旁逸斜出,颇有意趣。(黄晓峰)

  【英】大卫·埃德蒙兹/著 许振旭/译,上海三联书店·理想国,2023年1月版

  这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关于维也纳学圈的读物,讲述了这个学圈中重要的人物——包括逻辑学家哥德尔,以及同学圈关系密切的维特根斯坦和卡尔·波普尔等——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学术思想。维也纳学圈被称为“学者共和国”,活跃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员是逻辑经验主义者,他们的终极雄心是“制服形而上学,放逐各类伪知识”,康德是他们共同的“敌人”,维也纳的咖啡馆为他们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氛围。从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逻辑经验主义一度是哲学界最雄心勃勃、最时髦的运动,它的许多中心信条现在已被否定,但至今仍能感受到它的影响。如果没有这一学圈,分析哲学就不会以现在的形式存在。维也纳学圈提出了大多数正确的问题,这些问题哲学家们仍在努力解决。作者认为在我们这个“后真相”的时代,重新了解逻辑经验主义是非常有意义的。(臧继贤)

  这是一本通俗但深刻的书。作者斋藤幸平是东京大学的年轻教授。他根据马克思晚年的手稿和笔记,发现马克思在晚年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会导致地球资源的枯竭和不公平,于是开始关注生态学和非欧洲的社会形式,从而修正了自己早年的进步主义历史观。他认为,其晚年的理想社会是一种不以经济增长为目标,而以可持续性和平等性为原则的社会。这本书不仅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魅力,也提醒了我们在面对环境和经济危机的当下,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的重要性。(杨小舟)

  本书尝试以太行根据地创建bob博鱼官网app下载、坚持、发展的过程为背景,围绕太行根据地干部整顿活动的变迁过程,展现太行干部群体之政治成长史。随着抗战期间太行山根据地的建立,在初创期干部队伍大体结构建立后,主要通过1940年前后的第一次整党、从1942年延宕到1945年的整风运动、1947年到1949年初的土地改革过程中的干部整编(也称“土改整党”)这三次大规模的干部整顿活动对干部群体进行集中的整合与训教,构成了本书的基本线索:整党、整风、整编。也即本书的三章主体部分:“大浪淘沙”“苦中求索”“淬火而成”。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围绕着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一、根据地党是如何融合来源各异的干部,将太行根据地干部队伍一步步建设起来,从而形成“太行”这个干部队伍的?二、根据地党是如何不断地进行干部队伍内的组织整顿和思想整合的?三、根据地党是如何在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上改造这些上了太行山的干部们的?以往相关研究,或者关注宏观和高层干部问题,或者关注基层干部问题,本书关注的是中层干部的成长史,因而别具一格。作者所用材料包括档案史料、地方党史、报刊材料、干部个人史料、口述史料等,非常丰富,从书中各种数据分析以及细节的描述可见一斑。比如373-392页中有非常精彩的对一份偶然得到的《温村整风班日记》的分析。(黄晓峰)

  【美】段义孚/著 志丞、刘苏/译,上海书店出版社·也人,2023年8月版

  《我是谁?》曾出现在2023年10月的“湃书单”中,当时所谓的“推荐语”,不过是我读书之后的个人感受,提交之后,感到有些言犹未尽,但若想着如何再做修改补充,似乎又不想下手,于是作罢。而在年度书单中推荐这本书,是我读过书后就很坚定的想法。现在它入选了编辑部的年度十本好书,我又要如何“推荐”呢?

  首先,这是一本特别的自传。对于冲着段义孚的名声、成就或是身世而来的读者来说,尽管这本书对于传主个人经历的细节不够细致丰富,甚至叙述的时间线都在跳跃,但是看他如此坦诚内心,不算“亏”。

  其次,这是一本学术书。结合段义孚的其他著作一起看bob博鱼官网app下载,可以更好地理解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抛开“人文主义地理学之父”这样的名头,去探索一位学者的头脑中那一番殿堂是如何形成的,我觉得就有一种实在的获得感。

  再者,自传总归是在讲人生,而每个人都在过人生。那么,看别人的人生,我们获得的是什么呢?作为读者,在之前的一份“推荐语”中,我想到的更多是自己。段义孚记忆中的那些充满感受力的片段,那些对“我是谁?”的内心探索,让我在读书的同时也在检索自己的记忆,也在对自己发问。而这些又让我想起本科在哲学系受教的日子,那些中西方先贤对于自知、自省的赞美。此外,家有幼儿,再看段义孚的著作,我又对成长多了些思考。重视“人的体验”当然不该只关照到自己,还有周遭——段义孚就在著作中谈到强权,讲到孩子和宠物。还有,他谈到自己的人生选择——他说他进入地理学或者说人文主义地理学是有兆头的,来自他少时对生死问题的思考,尽管大人有宽慰当时的那个小小少年,但他始终没有放下对这个问题的好奇,并在一路成长中选择了地理学,在地理学里寻找解答。人到暮年,他依然觉得地理学是他最大兴趣之所在。这是多好的人生呀!生活中很多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在过人生的路上,总还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审视自己,才不至于失了方向。

  最后,《我是谁?》能入选编辑部的年度十本好书,总归是大家的选择,不只是我一个人的喜欢。拉拉杂杂说这些,也是放弃修饰的“坦诚”了。(于淑娟)

  初读本书时,作者的写作风格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者并没有试图去代表他人讲述“某一群体”的故事,而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想法和见闻,没有过分夸大,但也不愿隐藏。可以说,作者胡安焉的写作是真诚而克制的。

  这种真诚的文字传递出强烈的真实感。比如让读者体会工作的单调和疲劳:一直感到身心俱疲,难以恢复;仿佛永远洗不干净的工服;工作时涣散的意识,记不清上一秒做了什么……反复阅读,似乎能闻到工服上的汗味,能感受汗水流进眼睛,视线也变得迷糊。但正如作者所说:不过干了这种工作,自然而然地,人就会变得不介意这种问题。

  仅仅谈文字无法传递出本书的魅力,事实上,作者在从事体力劳动的同时,还能够保持敏锐的观察,将自己的感悟转化为文字,这绝非易事。另一方面,作者对自我的剖析也足够深入,例如指出自己在工作这么多年之后,已经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想向别人证明自己,或者甚至故意去吃亏,生怕别人怀疑他表里不一。

  于我而言,胡安焉在一次采访中谈及的体会是具有启发性的。作者依旧认为善良和同理心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经历了书中讲述的经历后,他有了以下感悟: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面对许多外界的挑战,可能仅仅有善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去分辨、去思考,然后去行动,但也要珍视自己最初的同理心,用自身的感受去换位思考,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去平等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龚思量)

  这是一本获得普利策奖的地质科普佳作。作者约翰·麦克菲用20年的时间,跟随不同的地质学家,沿着美国北纬40度的横截面,探索了北美大陆的壮丽景观和深刻故事。他从岩石中读出了大陆在几亿年前甚至几十亿年前的昔日面貌,也从地质中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印迹。本书不仅展示了地质学的魅力,也提醒了我们地质时间尺度的重要性。在当前全球面临的环境和气候危机中,人类的生活和未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地球的生态系统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在地质学家的眼中,一百万年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而这也许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最低限度。然而,人类的大脑可能还没有适应深层时间(deep time)的概念。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从地质时间尺度的角度看待人类的行为,我们或许能够摆脱人类的时间束缚,找到一些平和与智慧。(杨小舟)

  杨苡先生这部口述自传出版于2023年年初,过去的一年里,在读者的口口相传中已有诸多名句和“名场面”诞生,譬如,“活着就是胜利”;譬如,在女生宿舍出丑的蒋介石,盯着女学生直呼“beautiful”的吴宓,袖口往外掉棉絮的沈从文……一个世纪的人来人往,在杨先生的回忆中留下许多人物写真。她说:“我活到这个年纪,知道许多人的后来的情况,就像故事知道结局一样……这些人和事不时想起,想忘也忘不掉,有时又不愿想,因为好多人,一辈子过去,细细想来,更像一出悲剧。”

  一个世纪的时间,足够看过许多“悲剧”。得知牵挂半生的“大李先生”病逝时,不吃不喝哭了三天;穆旦去世时她没有眼泪,只是那封信看了许久,“看来看去就那一行”。兄弟姐妹、同学少年,走着走着就走散在时代洪流中。但杨先生的叙述并不让人感到无限悲凉,大约得益于一种翡翠般的底色——她说“文革”后和中西女中的同学见面,发现中西同学里没一个轻生的。她最怀念那时的生活,中西的校服是绿色的,想单独写一本书就叫《翡翠年华》。

  bob博鱼体育

  她的“同学少年”,许多高官子弟,印象最深的是陶希圣之女陶琴薰。大势已去后,陶琴薰选择留在大陆,杨先生回忆道,陶希圣甚至“恳请蒋介石让军舰等了一段时间才开”。去翻陶希圣的日记,这位《》的总主笔记事简略、情感克制,仿佛“扑克脸”,唯独在劝爱女一同赴台这件事上,一再地流露出焦急:“苏儒偕琴薰明日由港返沪,因此冰如急往港劝其留港也。”(1949.4.7)“苏儒琴薰仍往沪,冰如阻止无效。”(4.8)“经国为向空军接洽,将琴薰臣尘等送台。苏儒不欲去沪。”(5.2)“苏儒琴薰决心不离沪”。(5.24)“为琴薰及宁宁悲伤。”(5.25)

  杨先生是天津中国银行行长杨毓璋之女,尽管她对家族旧事与银行生意并无兴趣,但在不经意间留下了有趣的金融史料。家里七叔因为“挪用公款”被处分,是从天津中国银行的副行长调任北平中国银行行长。“副的变成正的,听上去不是升了吗?事实上天津才是北方的金融中心,就像上海在南方的地位,北平银行的地位和天津银行不能比,在好多生活在租界的天津人眼中,北平土得很。”偌大一个家族,杨家大姑妈四姑妈最后竟是饿死的,因为财产都存在中国银行里,日本人发行储备券以后便一下子变得一贫如洗。“这是受我父亲影响,他不信翡翠黄金,美元也不信,只信中国银行,钱都存那儿。”中国银行的信誉曾在金融风潮中一次次挺过来,但战争让第一代中国银行家的种种努力顷刻间化为乌有。

  因为家世的缘故,杨先生的口述中不乏名人要人,但关于这些“人物”的回忆始终有一种贴近又疏离的感觉,她所念念不忘的是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际。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读到属于自己的篇章。(彭珊珊)

Copyright © 2002-2024 半岛·博鱼【官网】 版权所有渝ICP备20210040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