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圣地云梦出土秦汉简牍展”正在湖北云梦县博物馆展出,众多珍贵的简牍文物,引起了人们对简牍背后的历史极大的关注。简牍是对我国古代用于书写文字的竹、bob博鱼官网木材质载体的概称。在纸张普及之前,简牍记录下了泱泱华夏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
湖北云梦曾经是楚秦时期南北交融的战略要地,是最早发现和出土秦简的地区。其中,睡虎地秦墓中发现千余枚竹简、数万字简文的律令文献,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法典,体现着中华法文化的独特智慧。
云梦先后出土秦至汉初简牍八批次3000余枚。1975年出土的睡虎地11号秦墓竹简,是中国考古史上首次发现的秦简,出土数量巨大,反映了战国晚期到秦始皇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法律方面的重要史实和信息。
这是云梦睡虎地秦简的主人“喜”的3D打印复原像,他相貌端正、身材匀称、有点高低肩,特别符合这位秦朝小吏经常伏案书写形成的职业特点。他的“工作文件”中的《秦律十八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备的古代法律文献。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人员高一致介绍,以《秦律十八种》为例来说,其中包括《田律》《厩苑律》等以它们为代表的睡虎地秦律体系。构建了目前所见我国最早的法典体系,比我国传世的法典唐《永徽律》早了近八九百年。
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的是关于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等内容的律文。其中,提到春天三个月不要到山林中去砍伐树木等内容,bob博鱼官网反映出中国古人尊重自然的生态保护思想。
高一致介绍,睡虎地秦简《田律》里面,还有古代农情信息的汇报制度,这一点非常有有现代意义。律令中明确规定,要求官员在其辖区内播种季节降水的多少,致使庄稼萌发的面积都要及时的汇报,体现了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对于农耕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古今一体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差异。云梦简牍:千年前家书诉说秦人温情故事
除了秦律之外,在云梦睡虎地4号秦墓中出土了两封2200多年前的木牍家书。这是截至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最早家书实物,承载着普通士兵对家人的牵挂和思念。
高一致介绍,bob博鱼官网它记载了黑夫和惊两兄弟问候父母,向父母报告了自己在军队里面缺衣少食的窘境。这封家书里面出现了一个高频词,达7次之多的“无恙也”,“无恙也”用现代话说就是是否平安的意思。它在字里行间反映了在统一大背景下战争的残酷和艰难,间接地反映了底层群众对于和平和安宁的期许。
木觚是我国简牍的一种特殊形制,就是将木材加工成柱形多面体的书写材料,有棱。2021年,在云梦郑家湖墓地出土的一枚木觚上面书写了约700字,被誉为“中华第一长文觚”。
高一致介绍,觚文主要记载谋士“筡”游说秦王寝兵立义的一个事件。“寝兵立义”就是休兵止戈、施行仁义的意思。其中有一句“王之四境诸民皆有蚀寒之色,窃问其故,曰壹恶用兵也”,指秦国的四境之民,脸上都有饥寒之色,反映了底层人民对于停止兵戈,恢复和平、宁静的强烈的期盼。
随着释读和研究的深入,简牍中蕴藏的文化密码不断被破译,让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显得更加真切、鲜活。在探寻中华文明传承的过程中,人们更可从中感悟文化归属与文化自信。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研究人员雷海龙介绍,到2014年,他们出版了《秦简牍合集》第一卷,采用红外线成像技术,拍摄了全部简牍的红外线照片,让简牍字迹能够得到更好的显示,从而极大地提升了简牍释文的释读,这是睡虎地秦简研究的一个标志性成果。郭店楚简:改写中国思想史的神州第一书
郭店楚简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的一批楚文字竹简。抄写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中期,不晚于公元前300年。楚简文献涵盖了儒家、道家两个主要派别,在中国古代思想和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郭店一号楚墓中出土有字简730余枚,其中,包含了现今发现的《老子》一书最早的版本。
湖北省博物馆学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罗恰介绍,郭店楚简《老子》应该是一个摘抄本,它不是全本,它的篇章的分章、次序跟现在所流行的传世本的《老子》有不同。现在的传世本《老子》分《道经》和《德经》,郭店楚简《老子》是不分的,它的面貌是比较原始比较古老。
楚简《老子》与传世本的更重要的差异在于,当中并没有与儒家针锋相对的言辞,反而对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等理念持肯定态度bob博鱼官网app下载,从而为学术史上久悬未决的争论提供了答案bob博鱼官网app下载。
湖北省荆门市博物馆馆长汤学锋介绍,在这在这个层面上,反映了早期道家的雏形,并没有跟儒家相背离,也不存在早期儒、道之间的不相容、不兼容。郭店楚简关于儒、道之间的一些记载、记述,厘清了很多传统认知。
人类对于宇宙起源的思考一直是东西方思想史上的重要话题。郭店楚简中关于太一生水 、水生万物思想的阐述,体现了我国最早的宇宙生成论。
汤学锋介绍,郭店楚简的道家部分,有一篇叫《太一生水》,现在解释来说就是人类的最早的宇宙观、宇宙循环论。人从哪来,生命从哪里来,自然从哪里来?它的表述就是天人合一,回归最初的初心,人类对自然是顶礼膜拜敬畏。北大藏秦简牍:展现秦代社会生活图景
在北京大学,有一批十多年前经捐赠入藏的秦简牍。这是继睡虎地秦简、岳麓书院藏秦简之后又一重大典籍类秦简牍发现,记录了秦代丰富的社会生活图景。
走进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在一层的实验室里,记者见到了这批2010年初从海外回归的珍贵秦简。
这批秦简刚入藏北大的时候,被淤泥所包裹,一触即破,墨迹也极易脱落,使得秦简的整理工作异常艰难。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团队采用“实验室考古”的方法,对这批秦简进行清理保护。目前,全部简牍已经作了饱水状态下的加固保护。
北京大学获赠的这批秦简共796枚,年代约在战国末至秦始皇时期,内容涉及政治、地理bob博鱼官网app下载、社会经济、文学、数学等诸多领域。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陈侃理介绍,这片木牍比较宽,它是用表格形式抄写的,内容其实我们挺熟悉,这就是一个九九乘法表,最上面九九八十一。
专家介绍,这批简牍中的“九九术”木牍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九九乘法表之一。北大藏秦简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体裁和内容更丰富,不少是前所未见的,比如秦人喝酒时唱的《酒令》。
陈侃理介绍,喝酒时唱的歌叫酒令,“饮不醉,非江汉也,醉不归,夜未半。”就是我们喝酒喝得还不够,喝的酒还没有像长江之水、汉江之水那么多,醉不归,喝醉了也不要回家。还有一些骰子是配合酒令使用的。
一片片竹简木牍,让2000多年前秦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图景重现于世人眼前。北大藏秦简中还有不少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
陈侃理介绍,其中有一篇《公子从军》,讲到一位年轻的妻子送她的丈夫上前线,她给丈夫送去了钱,送去了衣物,可是这位丈夫却一去不回,不知道最后去了哪里。反映了当时战争年代人民生活的一些很具体情感,在这里面看到每个个体鲜活的生命。
历经十多年的整理复原,日前,这批北京大学藏秦简牍正式公布出版。通过学者的研究和注释,让历史的“大事件”和“小细节”为更多人所见,让中华文明更加真切、鲜活。